日韩高清激情爽/三级视频久久网络/avtt4/国产不卡在线蜜

    深圳市惠誠白蟻防治有限公司

    電 話:0755-89371866

    手 機:13538173727(微信同號)

    Q   Q:513149431 

    郵 箱:szhcby@foxmail.com

    網 址:www.fjica.com

    地址:羅湖區蓮塘富達花園大廈五棟C單元

    服務區域:全深圳市(關外、關內)、惠州市、東莞市、廣州市等附近城市 各分區均有分點,隨叫隨到


    • 常見有害昆蟲蜚蠊類
      新聞分類:蟲害知識   作者:handler    發布于:2017-04-264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      蜚蠊常稱蟑螂,是昆蟲綱蜚蠊目(Blattudae)昆蟲,其俗名各在不一,如叫油蟲、灶螞子、灶蟣子等。蟑螂是最原始的哺嚼型有翅昆蟲,又是一種常見的家居型衛生害蟲,它除盜食食物、損害衣物、書籍等造成經濟損失外,更主要的危害是傳播疾病。我國各地已從蟑螂體表分離出多種細菌、病毒、寄生蟲卵等,從而更進一步證實了蟑螂與人的身體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。

        (一)蟑螂的生物學及習性

        蟑螂的發育屬于不完全變態,分為卵、若蟲、成蟲三階段。

        1.蟑螂的生活史

        11成蟲  體軀背腹扁平,頭小而向下方傾斜,體軀有光澤,體色因種類而異,有棕褐、紅褐、淺灰或有華麗的斑紋。成蟲壽命約為2-8個月,雌蟲比雄蟲長,雌蟲子一般只交尾一次,其壽命的長短受溫度、營養及環境條件的影響。

        12若蟲  從卵莢內初孵出的若蟲為白色,以后顏色逐漸變深。若蟲無翅。若蟲各齡期的形態、身體的大小亦有差異。若蟲除個體較小、翅及生殖器官未發育完全外,外形大致與成蟲相似。從若蟲發育到成蟲通常要經過8-13次蛻皮,每蛻一次皮就長大一些。發育期長短因種而異,如德國小蠊從卵到成蟲約需80天,黑胸大蠊約需370天。生活史長短還與溫度有關,如德國小蠊19時若蟲期長達147天,而31時只需41.7天。

        13  雌蟲交尾后通常10天左右便可開始產卵。雌蟲產卵時,首先分泌膠狀物質,使卵莢出現在腹部末端,然后產卵于卵莢內。每個卵莢內可產10-40個卵。雌蟲一生可產8-10個卵莢。

        2.蟑螂的生態習性

        全世界已知蟑螂種類約4000種以上,但絕大多數為墅棲種類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媒介生物控制專家委員會的意見,與人類有密切關系的蟑螂可分為5科,即蜚蠊科、光蠊科、姬蠊科、折翅蠊科和鱉蠊科,并認為德國小蠊是世界各國最重要的害蟲。我國已知蟑螂種類有11科、48屬、168種,而室內種類和它們的近似種分屬于6個科(亞科),1120種。

        21蟑螂種群分布  蟑螂起源于非洲,通過各種交通工具帶到南美、東歐和南亞,逐步傳到溫帶地區,甚至北方寒冷地帶,成為一種世界性的衛生害蟲。溫度、濕度、食物、水以及隱蔽的棲息場所,是蟑螂生存繁殖的必要條件。因此,它們幾乎進入了人類一切活動場所。由于蟑螂損壞物品,傳播疾病,所以家棲和半家棲的蟑螂是當今重要的室內衛生害蟲。

        蟑螂在我國分布比較廣泛,大部分省、市、自治區都有分布。由于對生活環境要求不一樣,不同種類的蟑螂分布也不相同,有的種類遍布全國。發美洲大蠊、黑胸大蠊、德國小蠊;有的則局取某些地區,如日本大蠊主要分布在北方寒冷地區;澳洲大蠊、褐斑大蠊主要分布在南方亞熱帶地區。南方地區已正式定名的有16種,北方地區只有6種,顯著少于南方。

        海拔的高度對蟑螂的分布也有影響。有調查結果顯示,蟑螂種類隨海拔的升高而減少,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可在海拔1650米的高度生存,而褐斑大蠊、德國小蠊生存高度是1200米,澳洲大蠊僅在600米處發現(見表2-3)。

        表2-3蜚蠊種類分布與海拔的關系

      海拔(米)

      美洲大蠊

      黑胸大蠊

      褐斑大蠊

      德國小蠊

      澳洲大蠊

      斑蠊

      蔗蠊

      300

      +

      +

      +

      +

      +

      +

      +

      600

      +

      +

      +

      +

      +

      -

      -

      900

      +

      +

      +

      +

      -

      -

      -

      1200

      +

      +

      +

      +

      -

      -

      -

      1650

      +

      +

      -

      -

      -

      -

      -

        22棲息習性   室內蟑螂是負趨光性的昆蟲,喜暗怕光,白天常躲藏在家具、櫥柜、墻壁縫隙等陰暗角落里,不易被人發現,但在它的棲息場所附近,往往可以發現一些棕褐色的小斑點,這是它的排泄物,為尋找蟑螂的棲息場所提供了可靠的線索。

        在住宅內,蟑螂以廚房灶壁的縫隙、碗櫥內、案桌下、水池底下、放雜物的櫥柜以及煤炭堆內為主要棲息場所外,中藥房、病房的床頭柜均是蟑螂的主要棲息活動地。各科病房中又以婦產科、小兒科、外科受侵害嚴重,主要和病人的食品豐富有關。

        賓館飯店由于由于適宜,食品豐富,宜于蟑螂孳生繁殖。但從整個賓館區來講,食堂、廚房、餐廳、面包點心房、食品倉庫等是蟑螂集中的地方。辦公室寫字臺、沙發、櫥柜、客房部的衣柜、床頭柜、衛生間、地毯下、水暖管道等處,均是蟑螂隱藏棲息的地方。

        各類工廠中,食品加工行業受蟑螂的侵害最為嚴重,其中尤以釀造廠的發酵車間、豆制品廠的霉房等密度最高。有時候在墻壁接近天花板的墻角處,就是在白天也可見到大量的蟑螂,窨井、下水道、通風管道也棲息著大量的蟑螂。

        在商業中,蟑螂主要分布在飯食店、藥材店、雜貨飲食服務行業蟑螂危害最嚴重。

        在火車、輪船、飛機上,幾乎各個部位特別是餐車(廚房、配餐間)的縫隙都有是蟑螂棲息的場所。甚至漁船、深水中的潛艇上都有蟑螂生存。

        23食性  蟑螂的食性很雜,能吃任何有機物品,除飯菜等各種食物外,也吃人的排泄物、痰液、血跡、泡剩的茶葉、漿糊、紙張、皮革、肥皂、牙膏、棉花、絲毛織物,各類水果、蔬菜、酒類等,蟑螂還喜食各種食用油,故俗稱偷油婆

        蟑螂是一種雜食性昆蟲,但它對富含淀粉或香甜的發酵食品和新鮮肉類尤為喜歡,麻油、紅糖、面包都能作為誘餌,拌在殺蟲劑中誘殺蟑螂效果很理想。

        各類蟑螂的食性也不完全一樣,德國小蠊喜吃發酵的食品;黑胸大蠊喜吃糖和淀粉;美洲大蠊喜吃腐敗變質的物質,但糖對它也有很強的吸引力;澳洲大蠊喜吃植物性食物。

        與食物相比,水對蟑螂的生存和發育尤為重要,在蟑螂若蟲期,褐斑大蠊的1齡若蟲在供水情況下,即使無食仍有22.7%的蟲體發育成2齡期,若無水供給,則無法生長發育。

        24活動  蟑螂雖然有翅,但不以飛行為主要活動方式,尤其是室內棲息的種類,僅能做短期距離的飛行和滑翔。蟑螂的活動主要靠三對足爬行,爬行速度很快,雄蟲每分鐘可爬行21米,雌蟲爬行稍慢些。有的蟑螂在受到驚嚇時,可跳躍幾厘米遠。

        蟑螂不僅能在普通平面上疾走,而且依靠足上的爪和爪間盤以信各跗節的跗節盤,能在光滑玻璃面、垂直面,或物體下面爬行。蟑螂的爪間盤一旦損傷,就會失去玻璃平面上爬行的能力。

        溫度對蟑螂的活動有顯著的影響,當低于15時,絕大多數蟑螂不活躍,15-37最為活躍,37以上呈興奮狀態,室溫超過40蟑螂趨于死亡。

        噪音、振動、強光及某些殺蟲劑處理過的物面,蟑螂會自動回避和逃竄。這是因為蟑螂身體上有許多感覺器官,尾須上有許多感覺毛,平時直立,受到外界刺激后就倒伏下來,這種信號就會迅速而直接傳導到腿部,蟑螂就會立即躲避。這種被稱為風感器的感官很敏感。蟑螂尋找食物主要靠頭部兩根細而長的觸角,觸角上面有很多感覺毛。嗅覺觸角就是它的嗅覺器官,味覺主要依靠小顎須、下唇須和口腔壁上的一些感覺毛。

        蟑螂在夜間活動也有一定的規律性。德國小蠊一般19點開始活動,20點大量出現,22點為最高峰,以后逐漸減少,直至凌晨4時又出現小高峰,5時下降,6時消失;日本大蠊19時時左右開始活動,21點開始上升,23點達活動高峰,4點逐漸下降,6點終止;黑胸大蠊19時左右就有頻繁活動,20點鐘即成高峰,21點到22點活動減少,23點和2點又會出現兩個小峰,翌晨4時活動終止;褐斑大蠊19時出現活動,21點急劇上升,22點達高峰,1點活動開始下降,4點有小回升,5點消失;美洲大蠊19時開始活動,21點迅速增加,24點達高峰,凌晨2點開始下降,7點活動消失。綜上所述,蟑螂夜間活動,一般從19點左右開始,活動高峰大都在深夜22點到24點,上半夜活動比較頻繁,下半夜活動逐漸減少,也有在黎明前出現一個小高峰,至翌晨5點到6點終止活動,重新隱匿到棲息場所內。

        蟑螂可以被動攜帶,如家具搬運、行李托運、食品運輸都可能將蟑螂由甲地遷移至乙地。

        25季節消長與越冬   蟑螂的活動受氣溫的影響,有明顯的季節消長和越冬現象。4月上旬和中旬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相繼出現,若蟲均比成蟲出現早;高峰在7月上旬至9月下旬,10月上旬后逐漸減少;至11月下旬美洲大蠊、黑胸大蠊相繼隱匿,若蟲比成蟲先隱匿。

        北方的日本大蠊一般在每年的4月上旬開始活動,5月密度逐漸上升,6月達高峰,7月中旬密度下降,而7月下旬又出現第二高峰,9月份密度逐漸下降,10月下旬活動減少。當室溫在12以下時不見其活動,季節消長呈雙峰型。

        南方省份如福建、廣西受亞熱帶氣候影響,室內終年有蟑螂活動,澳洲大蠊活動高峰在6月份,褐斑大蠊活動高峰在7月份,美洲大蠊活動高峰在5月份。

        當室溫低于7.5時蟑螂進入越冬狀態,4時就不能活動,零下5時很快就死亡。蟑螂的成蟲、若蟲、卵莢都可以越科,越冬場所一般要求隱蔽不受干擾,溫濕度適宜,多以食堂和居民廚房為主,食品倉庫、家具抽屜里也能越冬。越冬期間成蟲死亡較多,幸存的也不甚活躍,僅能搖動觸角和緩慢爬行。若蟲的抗寒能力比成蟲強,在溫度適宜的場所內仍很活躍,數量遠比蟲多。在食堂灶臺縫隙內的卵莢冬季仍能孵化出若蟲。有人發現1-2齡若蟲活動正常,無越冬現象。在浴室、發酵間、有暖氣的室內,因終年室溫變化不大,溫度適宜,故在其間棲息的蟑螂冬季仍很活躍,沒有蟄伏現象。

        (二)室內常見蟑螂種類的介紹

        1.美洲大蠊(Periplaneta americana

        頭部:頂及復眼間為黑褐色,兩復眼間距雄蟲窄、雌蟲寬。下顎須淡褐色,端部兩節褐色,單眼淡黃色。

        胸部:前胸背板略呈梯形,前緣幾乎平直,后緣緩弧形,色淡黃,中部有一赤褐至黑褐色的蝶形大斑,后緣中部有一向后延伸的短小縱條,前緣有黃色T形小斑。翅發達,雌雄蟲前翅均超過腹部末端,前翅赤褐色,后翅色稍淡。足赤褐色,前、中足股節的前下方邊緣,刺的排列為A型。

        腹部:赤褐色。雄蟲各節側角為直角鈍圓,雌蟲后端數節向后略突出呈銳狀。雄蟲肛上板寬大,幾乎呈四方形,無色,薄而透明,兩側緣弧形,后緣寬度約為基部寬的1/3,其中央有較深的三角形切口,切口端約達肛上板長度的1/3處。尾須一對,端部細長,向兩側伸展。下生殖板寬知,幾乎對稱,端部平直,兩側弧形。腹刺一對,呈細長的棒狀,端部鈍圓。雌蟲肛上板略成三角形,赤褐色,不透明,后緣具一小三角形切口,頂端鈍圓,其兩側葉片端角鈍圓。下生殖板中部向下隆起,兩側向上傾,形如船底。尾須赤褐色,細長,比肛上板幾乎長一倍,端部尖銳。

        雄蟲體長27-32mm,雌蟲子體長28-32mm

        2.黑胸大蠊(Periplaneta fuliginosa 

        頭部:頭黑褐色,有較強的光澤,僅單眼黃色,唇基赤褐色。

        胸部:前胸板黑色或黑褐色,略呈梯形,前緣近乎平直,后緣弧形,中部稍隆起,表面平整并有光澤。雌雄蟲翅發達,前翅黑褐色或黑色,具光澤;后翅色淡,呈黑色。前足股節前下方刺A型。

        腹部:黑褐色,雄蟲腹部第一節背板特化,在前緣中央長有淡褐色圓形毛簇。肛上板基部寬,端部稍窄,兩側中部到后緣略呈長方形,后緣呈淺的凹陷。下生殖板基部寬短,呈緩弧形,后緣中部漸呈淺的凹陷,其凹陷較肛上板后緣中部凹隱稍深。腹刺一對,略短,棒狀。雌蟲肛上板關寬后窄,略呈三角形,中線隆起呈脊狀,兩側傾斜,后緣具三角形切口,形成左右兩個葉片,端角鈍圓,切口頂端尖銳。尾須要對,黑褐色。雌的肛上板比雄的小。下一殖板較大,基部寬,向端部漸變窄,略呈三角形,中部向下隆起,兩側上傾,形如船底。

        雄蟲體長2-28mm,雌蟲體長24-30mm

        3.德國小蠊(Blattella germanica

        頭部:雌蟲頭部略大于雄蟲,頭頂及面部為淡赤褐色,小顎須色淡,唇基深棕色,復眼黑色,有時兩復眼間有不明顯的赤褐色色斑。單眼色白。

        胸部:前胸背板近梯形,前緣稍弧形,后緣弧形,但中央稍突出。背板表面淡褐色,并有兩條黑色縱走條紋,縱條紋窄、直,沒有間距寬。雌雄蟲翅發達,均達腹部末端。

        腹部:雄蟲狹長,第七、八腹節特化,為誘惑腺的開口。雌蟲腹部較寬。雌蟲肛上板狹長,基部色深,半透明,后緣緩弧形,如牛舌狀。下生殖板左右不對稱,右后緣有一凹檔,基部兩側各有一葉片,即為第九腹節側葉,右葉末端遠離凹檔前緣,腹刺退化,成兩個小顆粒,右邊的顯著大于左側的。雌肛上板橫寬,赤褐色,略呈三角形,末端鈍角,側緣斜,略向內凹陷,下生殖板寬大,表面隆起,前側緣揮半圓形,后緣弧形,全板像饅頭。

        雄蟲體長10-13mm,雌蟲子體長11-14mm

        (三)蟑螂的危害

        蟑螂的醫學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。它們攜帶能致病的細菌、病毒、原蟲、真菌以及寄生蠕蟲的卵,并且可作為多種蠕蟲的中間宿主。

        蟑螂已被證明攜帶約40種對脊椎動物致病的細菌,重要的如引起麻風分支桿菌,引起痢疾的志賀氏痢疾桿菌,引起小兒腹瀉的志賀氏副痢疾桿菌,引起瘡癤的金黃色葡萄球菌,引起尿道貌岸然感染的綠膿桿菌,引志泌尿生殖和腸道感染的大腸桿菌。引起腸道病和胃炎的多種沙門氏菌如乙型傷寒沙門氏菌、傷寒沙門氏菌等。此外,蟑螂尚可攜帶引起食物中毒的多種致病菌,除了上述的綠膿桿菌、大腸桿菌等外,還有產氣莢膜梭狀芽胞桿菌、糞鏈球菌等。

        此外,蟑螂尚可人工感染導致亞洲霍亂、肺炎、白喉、鼻疽、炭疽、結核等病的細菌以及O157等。

        蟑螂可攜帶蛔蟲、十二脂腸鉤口線蟲、牛肉絳蟲、蟯蟲、鞭蟲等多種蟲卵。它們還可以作為念珠棘蟲、長膜殼絳蟲、美麗筒線蟲、東方筒線蟲等的中間宿主。

        蟑螂也可推帶多種原蟲子,其中有4種對人或動物有致病性,如痢疾阿米包囊、藍氏賈第鞭毛蟲包囊等。

        我國各地對蟑螂體內外帶菌和攜帶寄生蟲卵情況進行了不少調查,例如南京市曾從醫院、病人廚房、飯店、旅館、浴室和居民家的廚房捕獲的246只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中,檢出痢疾桿菌、沙門氏菌、蛔蟲卵、蠕蟲卵、原蟲等。

        實驗研究已確定,蟑螂能攜帶、介質并排出病毒,包括柯薩奇病毒、脊椎灰質炎病毒等。有人在南京從醫院病房、食堂、旅店、醬品廠和居民廚房采得的238只蟑螂中,分離出病毒83株之多,其中包括脊髓灰質炎病毒8株。有人認為蟑螂或可傳播肝炎病毒。

        蟑螂可攜帶真菌。我國在江蘇南京和南通,也曾在室內捕獲的蟑螂中分離出多種真菌,包括大量黃曲霉菌。

        雖然蟑螂攜帶多種病原體,但一般主為屬于機械傳播媒介。由于它們的侵害面廣、食性雜,因而它們引起腸道病和寄生蟲卵的傳播不容忽視。此外蟑螂體液和糞便引起過敏的事例也有報道。

        再者,工廠產品、店中商品以及家中食物等都可因蟑螂咬食和污損造成經濟損失。也有因蟑螂侵害而導致通訊設備、電腦等故障,造成事故。國外有人稱蟑螂為電腦害蟲